近年來,留壩縣司法局聚焦法治鄉村建設,以縣、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為依托,持續抓好“1(1名法律顧問)+10(10名法律明白人)+N(N名政法干警)”村級法律服務模式,讓專業力量深度融入基層治理,用法治思維破解民生難題,為鄉村振興筑牢法治根基。
一是嵌入治理鏈條,當好決策“把關人”。“‘對違規村民罰款’屬于無法律授權,村委會無權處罰”“‘外嫁女不享受本村福利’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平等原則”……在紫柏街道辦小留壩村的村民代表大會上,法律顧問汪律師正逐條審核新修訂的村規民約。這樣的場景,如今在留壩縣76個村(居)已成常態。該縣建立村(居)法律顧問“參會制度”,要求法律顧問全程參與村(居)重大事務決策、規章制度修訂、經濟合同審核等工作。從土地流轉協議到集體資產處置,法律顧問的專業意見如同“法治濾鏡”,確保每一項決策都經得起法律檢驗。截至目前,全縣村(居)法律顧問累計開展法律體檢68次,提出專業建議201條,修訂完善村規民約10余個,完成村務法律審查21件,從源頭上防范了基層治理中的法律風險。
二是貼近群眾需求,架起服務“連心橋”。“多虧張法官幫我撐腰,孩子們現在按月給贍養費了!”說起不久前解決的贍養糾紛,玉皇廟鎮娘娘廟村村民旦桂蓮老人難掩激動。這是留壩縣法律服務“零距離”的生動寫照。為打通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該縣推行“線上咨詢+線下辦理”“定時坐班+預約服務”雙軌模式。政法干警每月固定2天在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坐班,不定期下沉網格走訪,“法律明白人”隨時收集群眾訴求,定期組織法律顧問、政法干警參加“院壩說法”活動,現場講法,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同時,依托“12348”法律服務熱線、微信視頻咨詢等平臺,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專業幫助。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縣政法干警累計值班90余人次,開展法治宣講100余場次,通過“線上+線下”渠道服務群眾600余人次。
三是前移調解關口,筑牢平安“防火墻”。“要不是政法干警和法律明白人一起調解,這宅基地糾紛怕是要鬧到法院去。”武關驛鎮武關村村民趙某感慨道。原來,趙某與鄰居因宅基地邊界問題爭執不下,村法律顧問得知后,聯合村干部帶著民法典條文上門調解,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留壩縣將矛盾化解關口前移,構建起“法律顧問+政法干警+ 網格員+法律明白人”的聯動機制。針對鄰里糾紛、婚姻家庭、損害賠償等常見矛盾,分類組建調解團隊,邀請法律顧問、政法干警下沉參與,用法律條文釋理,用案例故事說法。在重大問題隱患中,提前介入提供法律意見,預防化解潛在糾紛。今年以來,全縣村(社區)法律顧問、政法干警參與信訪調處12件次,成功調解糾紛50余起,將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如今,在留壩縣的鎮村社區,法律服務已成為基層治理的“標配”,從決策合法性審查到群眾急難愁盼解決,從矛盾源頭化解到法治觀念普及,專業法律服務正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持久動能。下一步,留壩縣將持續深化“1+10+N”村級法律服務模式,推動法律顧問下沉頻次加密、法律明白人能力升級、政法干警包聯機制細化,讓專業法律力量更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以法治“軟實力”夯實鄉村治理“硬根基”,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