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上傳成功!”27歲的外賣騎手小李(化名)在取餐間隙,舉起手機對準后廚操作臺迅速拍照。定位、上傳、提交,不到半分鐘,就完成了一次食品安全“吹哨”。 不久前,他和另1名騎手一同接過留壩縣市場監管局頒發的紅底金字聘書,正式成為全縣首批持證的食品安全“吹哨人”。 “以前主要關注送餐時間,現在還得留意后廚情況?!毙±钚χ故倦S身攜帶的監督手冊。自從有了這個新身份,他在穿行大街小巷時,目光不再僅停留在訂單時效——食材是否新鮮、后廚是否整潔、從業人員是否持有健康證,都成了他關注的重點。 一次上報 換來一頓“安心飯” 這份“多出來的責任”,源于留壩縣破解食品安全監管難題的創新探索。 “外賣騎手每天往返于商戶與消費者之間,是最熟悉餐飲真實狀況的人。”留壩縣市場監管局局長楊銀銀介紹,針對網絡訂餐“監管人員少、商戶數量多”的痛點,縣非公黨委與市場監管局聯合推出《留壩縣“騎手”食品安全監督員“吹哨人”機制實施方案》,通過自主報名,從現有騎手中選拔一批政治可靠、責任心強的人員,納入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 機制運行不久,小李就在某餐飲店取餐時發現食材存放不規范,他立即記錄并通過手機上報。隨后,市場監管執法人員上門核查并督促整改?!翱吹絾栴}真正被解決,心里特別踏實?!彼f。 30分鐘響應 24小時內向舉報人反饋結果 據了解,“吹哨人”一旦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可通過12315熱線隨時反饋圖文信息。監管人員將在30分鐘內分撥處置、2小時內到場核查、24小時內向舉報人反饋結果。 為讓騎手“敢吹哨、會吹哨”,當地配套建立了專項培訓、身份保密、舉報獎勵和打擊報復“零容忍”四項保障制度。每月組織法律法規培訓,設立專項獎勵機制,并對打擊報復行為依法嚴肅處理。據統計,首批“吹哨人”上崗10日已巡查入網餐飲單位12家,上報并整改隱患1處。 如今,外賣騎手作為連接商家與消費者的“城市紐帶”,在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穿梭于縣城的大街小巷,既保障送餐時效,也守護舌尖安全。 1+1>2 構筑食品安全新防線 “騎手食品安全監督員‘吹哨人’機制,不只是將外賣員變為食品安全監督人,更旨在整合社會力量,共同激活‘人人都是監督員’的全民防線,讓食品安全問題無處遁形?!绷魤慰h非公黨委書記田軍介紹,該縣將繼續擴大“吹哨人”隊伍規模,并與美團、餓了么等平臺實現數據互通,形成“政府主導、平臺協同、騎手參與、社會監督”的食品安全共治新格局。 “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外賣騎手并非專業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在檢查時難以發現較為隱蔽或專業的食品安全問題,發現的問題存在一定局限性。” 田軍表示,該縣將進一步加強對騎手的培訓,提升其對常見食品安全隱患的識別能力。 “我們不只是‘跑腿’的,也能成為守護食品安全的‘眼睛’。”小李告訴記者,每次順利送完一單,他心里都會多一份安心——因為他知道,自己也在守護這份餐食的安全。 隨著“騎手吹哨人”機制的深入推進,這支移動監督隊伍以高頻次、廣覆蓋的巡查模式,及時發現隱患,及時反饋阻斷風險,讓每份外賣都經得起陽光檢驗,構建起從后廚到餐桌的透明防線。這座秦嶺山城正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詮釋著讓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的民生承諾。 外賣騎手化身“移動監督員”,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一次生動實踐。 “騎手吹哨人”機制,以社會共治破解監管難題,讓市井煙火氣成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這不僅拓展了群眾參與治理的路徑,更實現了政府監管與社會監督的深度融合。從“單打獨斗”到“群防群治”,彰顯的是治理理念之變——真正的民生溫度,在于讓每個勞動者都成為美好生活的守護者,讓治理觸角在人間煙火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