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的甘醇,菊花的清爽,再配上枸杞的甜潤,這杯‘留壩味道’,解乏又養生,很讓人留戀。”6月4日,盡管距離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但是來自西安的參會嘉賓趙金橋還是對他在會上品嘗到的那杯留壩中藥茶飲念念不忘。這杯從秦巴深山“走”出來的健康飲品,以其獨特的“綠色基因”,在高端盛會上成功“圈粉”,也揭開了留壩縣以“藥”興業、點綠成金的共富密碼。
近年來,留壩縣不再滿足于傳統的“靠山吃山”,而是精心開出了一張融合發展的“綠色藥方”——圍繞中藥材、林麝養殖、優質水資源、食用菌、中蜂、特色畜禽六大核心,打造了一條生機勃勃的綠色食藥產業鏈。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家底,留壩的綠色食藥產業“玩”得風生水起:17個林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星羅棋布,林麝在林蔭間漫步,生態與經濟和諧共生;西洋參山茱萸酵素口服液、提神醒腦的黃精咖啡、方便含服的西洋參絞股藍含片、醇厚的西洋參露酒……實驗室里的奇思妙想,讓道地藥材變身時尚健康產品。此外,“龍頭企業+農戶”“基地+大戶+農戶”等模式遍地開花,留壩更借力“飛地”園區建設,吸引精深加工企業落地,產業鏈條不斷向下游、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留壩綠色“良方”的妙處,不僅在于產業的花樣翻新,更在于它真真切切地熬濃了鄉親們的“幸福湯”。武關驛鎮河口村的周玉軒,就是這鍋“幸福湯”的受益者之一。
今年初,周玉軒試種的新品種天麻“略麻1號”就迎來開門紅。“去年四月,縣上農技員推薦的這新種子,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種了兩棚。”周玉軒蹲在大棚里,小心翼翼撥開菌棒,露出飽滿的天麻塊莖,臉上笑開了花,“嘿!沒想到是個‘金豆豆’,一平方米能收12斤,產量比老品種高了不少。”
這豐收的示范田,立刻成了鄉親們的“取經地”。這兩天,江口鎮柘梨園村的村民楊茂鵬專程趕來,看得直咂嘴:“老周這‘略麻1號’真攢勁!我也得趕緊弄點種子,把家里老品種換了,棚子也得再擴上兩畝!”
這“藥”財氣,更在鄉鄰間流轉。同村的黃偉德在周玉軒的天麻棚里干了四年。“翻菌棒、栽麻種,一年四季手不閑,家門口一天穩穩當當收入150元,顧家掙錢兩不誤,美得很!”黃偉德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綠色產業帶來的穩穩幸福。
留壩,這座深藏秦嶺的“天然藥庫”,正將綠色食藥產業作為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關鍵橋梁。一組沉甸甸的數字,是這份共富答卷的生動注腳:截至2024年底,全縣林下中藥材產業年產值突破2.4億元,直接惠及近6500戶農戶——這意味著,在留壩的鄉野間,平均每兩戶農戶就有一戶是“綠色經濟”的參與者和受益者。(記者 賴雅芬)